查看原文
其他

原住民的澳洲,一个没有白人的澳洲,荒野之中,他们建立了独特的文化,延续千年,让人震撼,让人唏嘘。《志远读城》寻找失落的世界

吴志远 文/图 志远读城 2020-08-29

追寻澳洲失落的世界

 

前言:3月份,笔者独自1人环澳中西部,自驾1.2万公里,领略澳洲不为人知的秘境风情,本文是这次长途旅行的首篇游记。

 

 

之一 无由的恐慌

 

到澳大利亚旅行,原住民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。这些原住民也困挠着澳洲的旅行业。在我的环澳自驾中,越来越感受到,这里,有一个失落的世界,充满魅力。

 

土著人的文化,也是很多澳洲旅游圣地最大的卖点。世界级的景点,乌卢鲁巨石的故事,主要是围绕阿南古人的祖先——两条巨蛇的恩怨而展开。

 

乌卢鲁巨石的图腾


 

故事中,原住民勇敢、浪漫,但是现实中,特别是在澳洲任意一个小镇,或者大城市公园里,当你看到那些游荡的土著时,你会有种莫名的害怕,赶紧绕道走。尤其是对华人而言,都是相互警告,远离土著,尤其是不能对他们拍照。

 

在南澳“地下城”Coober Pedy,著名的地下洞穴宾馆,前台接待的华人女孩,听说我要去Alice Springs ,她警告我:“听说,那里土著很厉害,你车子不要随意停路边,会被土著砸玻璃,拿东西的”。

 

在北领地的Timber Creek小镇,我看见镇上到处是原住民,公园里,街道上,无所事事。我问加油站里Working holidy的台湾小妹,我问她怕不怕?她说,一开始有点怕,不过后来也就好了。

 

但是,她提醒,她朋友从珀斯过来的路上,因为停车被土著抢了,不过,他们只拿走食物,对其它东西比如钱,不感兴趣。

 

在达尔文大街上,我亲眼看见一个老年土著,想“顺走”商家移动广告牌,女店主追出来,斥责他。那土著,开始忍着走了,后来可能觉得女老板太过份,又折回来。而这时,几个裸露上身的白人男子,走了出来。

 

想着要写一篇关于澳洲土著的文章,在阿德莱德的一处街心公园,我拍了一张土著人照片,结果一伙土著汉子大喊大叫,并朝我追过来。

 

就是这张照片,让我被原住民盯住


 

我赶紧跑,直到两个街区之外,看见他们没赶过来,才站住喘气。

 

我记得别人的话呢?跟土著人无道理可讲,他们一肚子意见正无处可讲。打了你,算你倒霉,政府也拿他们没办法。

 

早就有人警告我:别对土著人拍照片,被他们缠上,算你认栽。

 

而那一刻,我只想着,为一篇土著人的文章,弄一张照片,忘了这档子事。

 

也并非全是这类消息。珀斯,一位老华侨就告诉我说:“不用怕,淘金时代,华人和土著通婚的不少。很多地方,土著人对华人都非常友好。”

 

我为我的无知,深感惭愧。

 

阿德莱德的博物馆

 之二 失落的世界

 

不过,在南澳首府阿德莱德的城市博物馆,让我对这个失落的世界,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。

 

这个博物馆,很全面地展示了原住民的生产、生活、娱乐以及文化的原生态。

 

这个让我流连忘返的博物馆,最吸引我的,是它有一些循环播放的视频,大都拍摄在上世纪30年代前后。这是一些有良知的白人学者,搞人类学调查的结果。

 

这些视频,尽可能逼近现实地展示了澳洲各地土著人原本的生活状态。例如,男人们如何捕袋鼠,抓海龟;女人们如何搜集植物种子,如何烧熟的食物,等等。

 

土著人制作澳洲赫赫有名的回力标


其中,有个关于土著人捕猎袋鼠的场景,特别让人印像深刻。

 

两个全身赤裸的土著男子,各手持自制长矛(由遍布澳洲大地那些异常坚硬的灌木或者乔木枝制成),在荒野里捕猎。

 

很快,他们就发现一只在树荫下休憩,半躺在地上的袋鼠。前面那个人立刻示意后面的人,不要弄出声音。他悄悄从背后靠近袋鼠,然后迅速地掷出长矛,又快又准,正中袋鼠的腹部,力度足以杀死那只强壮的袋鼠。

 

在我们看来,干旱的澳洲,条件极为恶劣。土地上生长的都是一些无用的灌木和野草。这里的夏天漫长而炎热。而在土著人看来,这荒芜的原野,却是一个巨大的宝库。里面,有他们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的食物和工具的来源。

 

闲暇之余,土著人也有着自己的休闲娱乐活动,他们创造了自己的舞蹈、小游戏。

 

很多中国农村小孩,对这个游戏,都很熟悉

 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技术,比如将整块的桉树皮剥下来,制作成独木舟,还让桉树能够继续活下去。

 

可以说,如果没有欧洲人的到来,土著们过着自己独特的生活,虽然艰苦却充实,而有尊严。

 

但是,登陆澳洲的欧洲人,带来了现代文明,很快地摧毁了这一切。

 

现代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大规模物质生产和现代的生活方式,使得土著人的生活相形见绌。

 

这一下子,就摧毁了土著人的文化基础,他们自己所珍惜并坚守数千年的文化,一夜之间,就变成一个笑话。

 

突然之间,他们发现,外面的世界,比他们的生活要更加丰富多彩:食物更加美味,服饰更加华丽,音乐也更加好听。

 

这意味着,他们辛辛苦苦从荒野之中捕猎、劳作,还不及他们在城市里伸手乞讨的所得。

 

一下子从原始社会进入现代社会,使得土著人陷入尴尬境地:一方面,他们见识了现代文明;另一方面,他们的生存方式还停留在原始状态。

 

显然,他们的能力和掌握的技术,与现代文明相距甚远,让他们在现代社会里无所适从。

他们来不及消化这需要数千年进化,才能适应的新世界。

 

倒是,巨大的反差,让土著人原有的文化自信,被彻底摧毁。

 


之三  荒谬的现实

 

历时一百多年,白人对土著人疯狂杀戮够了,要建设文明社会。剩余的土著人,就成现代文明的救助对象。

 

于是,土著人发现,虽然不适应现代的工作,但吃着政府的救济(每周二领救济金),在城市公园里闲逛发呆,似乎比重新回到大自然中去风餐露宿要好得多。

 

与此同时,越来越多的现代知识,也让他们意识到,这种“游手好闲”的状态,是被主流社会所不齿的。

 

这让部分土著人,陷入一种困境之中,明知不能这样过下去,却又无力挣脱出来。

 

当有外来者给他们拍照时,他们内心非常排斥:觉得这些拍照者不怀好意,要展示他们不堪的一面。

 

现实,向来是滑稽和荒谬的。

 


欧洲人摧毁了澳洲原住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,对他们赶尽杀绝,却又建立起豪华的博物馆,来搜集原住民的生活痕迹和文化象征物,当做宝贝一样展览。让后代,在博物馆里,去了解原住民的历史。

 

我在阿德莱德博物馆参观时,就有当地的学校,组织学生来博物馆上课,了解澳洲原住民的历史。孩子们都非常认真,充满了对原住民的同情。

 


当然,并非所有的土著,都甘于街头游荡。很多原住民,一直在争取自己的权利。而时代的发展,澳大利亚白人政府也承认当年行径野蛮,开始对原住民做出了一些让步。

 

北领地的很多地方,像乌卢鲁巨石所在的国家公园,澳大利亚政府最终承认土著人对公园土地的所有权,并将所有权“归还”给阿古南人。于是,在乌卢鲁巨石的旅游收入中,拿出一部分,返还给土著人社区。

 

在这一过程中,很多原住民开始融入现代生活中,比如,在景区从事导游等服务性工作。一旦有了正当职业,这些原住民的生活热情,就被激发出来。

 

比如,在离达尔文不远的Nitmiluk National Park公园里,给我们当导游的小哥,非常乐意跟游客们一起照相。

 

让人印象深刻的是,他在自己绿色的帽子上,插了一根漂亮的羽毛。


 

 

 声明:原创公众号《志远读城》全部及部分稿件,已授权使用的媒体

集团媒体:湖北日报移动端,楚天都市报腾讯研究院腾讯优品长江云宁夏法制报;

高校媒体:华中师范大学、香港港大ICB

境外媒体:澳大利亚微珀斯东方邮报澳大利亚时报南半球杂志;

行业媒体:农村新报湖北农业北京茶叶网北京晨报—品茶中国茶友会天下茶友网盛京老茶客茶社会铭时光、新茶网、湖北策划人

地方媒体:上海橙眼看世界、武汉今日楚商光谷客、黄冈黄冈日报魅力英山、恩施指尖利川、黄石江南旧雨

合作及曾合作过的媒体

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FT中文网网易新浪、搜狐

农民日报、湖北日报、湖北卫视、湖北经视荆楚网潇湘晨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、襄阳日报

================

志远读城  

品鉴城市风情,捕捉城市故事

感悟城市之魂,传播城市精彩

 

 出品人    

吴志远  城市品鉴师,学者,资深媒体人;致力于品牌整合传播,创意写作,农业传播及新媒体应用研究

 

 联系      767256562@qq.com

 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